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
近些年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,专利侵权纠纷也日益增多。其中,涉及到实用新型专利的案件居多。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,对实际应用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方案的专利。由于实用新型专利相对于发明专利而言,审理时间相对较短,且维持费用较低,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申请和授权。然而,也因为其特殊性,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侵权纠纷也更加复杂。
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相对较窄,若专利权人未能充分说明其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和实用性,或者专利申请过程中未对涉及到的变形结构进行充分说明,则其专利保护范围也相应会收缩。这就给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带来了困难,因为需要在保护范围的界定上进行判断。如果界定过于宽泛,则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侵权纠纷,如果界定过于狭窄,则可能导致专利权的流失。
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人应当充分考虑到专利权利的侵权责任范围,不能仅仅将专利保护范围定位在产品本身,而忽视了其上下游的产业链。以手机外壳的实用新型专利为例,假如其专利侵权范围仅限于手机外壳,而未考虑到针对该外壳的其他配件、模具的侵权情况,则专利权利人在维护专利权益时,可能会受到有利证据不足的影响。
实用新型专利的维权成本也极高。相比于发明专利的维权成本,实用新型专利的维权成本并不算低,因为在诉讼过程中,需要通过调取证据、聘请律师、进行鉴定等程序,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。如果双方在诉讼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交叉,双方还需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鉴定。而这些维权成本的高昂,也可能会导致专利权利人在实际维权过程中,面临着高昂的风险和成本压力。
综上所述,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需要考虑到保护范围的确定、侵权责任的划定以及维权成本的高昂等问题。作为专利权利人,应当充分了解到实用新型专利的特点和保护范围,同时在获得专利授权后,应当合理规划自己的技术布局和经营策略,以免在日后的专利侵权纠纷中,不必要地陷入泥潭之中。